[摘 要]当前汽车保险行业市场环境和业务模式正经历深刻而快速的变革,尤其是数据互联互通方面的变革,催生了丰富多样的业务场景。需求升级对产品精细化、场景化和定制化定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此背景下,“定价模型开发究竟需要多少数据”成为保险公司及其商业合作伙伴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也是影响业务模式选择的核心因素。本文基于公开的汽车第三者责任险数据,进行了大量建模实验,提出了判别合理建模数据量的参考标准,进一步探讨了特征因子影响、饱和数据量等建模相关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高效开展定价工作的建议:拥有更多数据的大公司在定价的准确度上有一定的优势;数据相对不足的保险公司在开展定价工作时应更加注意摸清底数、提高核保定价精度、加强市场分析、扩展局部优势、增加有效特征、升级模型等方面。
[关键词]汽车保险;风险定价;数据量;模型效果
[作者简介]孙启峰,澳大利亚精算师协会正式会员(FIAA),北美产险精算师协会正式会员(FCAS),中国人寿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精算部资深主管;傅宝丽,中国精算师协会正式会员(FCAA),中国人寿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精算部副总经理。
《保险理论与实践》20250201-《加快构建我国多层级农险管理数字化平台体系》(张峭)
《保险理论与实践》20250202-《关于数据量对车险定价准确度影响的 实验分析与实践思考》(孙启峰、傅宝丽)
《保险理论与实践》20250203-《中国责任保险风险暴露曲线研究》(杨晓文、邱忠东、孙华)
《保险理论与实践》20250204-《我国带病体保险发展研究》(中国人民大学统计学院—中国人寿再保险有限责任公司“公共健康与风险管理”联合实验室课题组)
《保险理论与实践》20250205-《提高“惠民保”业务覆盖率的对策研究 ——基于浙江省的调查》(冯庆庆、刘艺恒、陈曦、陈肖华)
《保险理论与实践》20250206-《通过即期年金保险对接养老第二、第三 支柱破解“年金谜题”的路径探寻》(张蕊、刘方涛、邢跃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