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库活动

郑伟:不应该继续强调数量的增长

  北京大学中国保险与社会保障研究中心秘书长郑伟在中国保险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上发表演讲。他在演讲中表示,从世界范围来看,中国保险业居于中上水平,不应该继续强调数量的增长。而从未来发展来看,中国保险业增长潜力虽不如从前,但仍然很大。今后保险业的增长不再是制度性增长,而是靠常规性增长,主要依靠国民经济GDP的增长拉动保险业的增长,理论上是可持续的,并且为转变发展方式留有余地,但不能因为还有时间就把转变增长方式的问题搁置了。

  他认为,从地区结构看,东、中、西三大区域相对均衡,保险业的区域政策导向不应该简单向西部倾斜,应该着重解决东部地区市场恶性竞争问题。此外,应当大力加强保险偿付能力的监管。

  郑伟还认为,保险业转变发展方式,从保险机构角度来说,行业自律非常重要,同时更基础的是要改善公司治理问题。从监管机构角度来讲,要寻求循序渐进,防止不正当竞争。中国保险业的增长速度稍微慢一些并不可怕,但一定要稳健,争取政府其他部门和地方政府支持的时候,确保每开发一块新的市场资源要保证市场的可持续发展。


    演讲嘉宾简介: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风险管理与保险学系副主任,北京大学中国保险与社会保障研究中心(CCISSR)秘书长;中国保险学会理事、亚太风险与保险学会常务理事,经济学博士,副教授。为国家级精品课程“保险学原理”主讲人、中国保监会首批部级课题主持人、国际学术期刊《日内瓦风险与保险期刊》和《亚太风险与保险期刊》编委。曾获教育部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高校青年教师奖、北京市教学成果一等奖、国际保险学会(IIS)2008年年度最佳论文奖等多项奖励。
   

    以下为郑伟的演讲实录:


    演讲题目:“公地悲剧”与保险业的可持续发展


    各位嘉宾,大家下午好!

    非常荣幸有这样一个机会利用这样一个平台跟大家就保险业可持续发展问题进行交流。我发言的题目是“公地悲剧”与保险业的可持续发展,我讲五个问题:一、什么是可持续发展和公地悲剧。二、中国保险在世界上的地位如何?三、中国保险业中长期增长潜力有多大?四、中国保险业区域发展是否平衡?五、关于中国保险业可持续发展的若干思考。

    一、什么是可持续发展和公地悲剧

    公地悲剧是一个和可持续发展紧密相关的概念,是经济学中一个很经典的故事,故事的场景是一群牧民在同一块草场上放牧,从某一个牧民角度来说总希望自己养的羊多一些,但如果每个牧民都这么考虑,就会带来非常严重的问题,草场资源没办法持续,最后可能会沦落到草场退化,每一个牧民都没法放牧。保险业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显现出公地悲剧的场景。80年代主要是中国人保一家垄断经营,他会注意怎么做防灾防损,从健康角度考虑如何进行健康管理,现在这些基础受到了严重的挑战,比如有专业健康险公司,他想我做好客户的健康管理,以后我就能够获得长期收益,但在实践中发现辛辛苦苦做一年、两年,第三年到别的公司了,觉得这个东西不属于我,或者至少不是长期属于我,所以具有短视的行为。过去这30年中国保险业在规模上取得了长足进展,但也付出了不少代价,保险业行业形象、行业声誉受到了恶化,这个局面如果不能得到改变,会导致保险业不可持续。我们2006年写过一篇文章,当时我们提出中国保险业是“赶超发展模式”,其中一个特点是重规模增长、轻生态保护。

    二、中国保险业在世界上的地位如何

    在我们过去这些年研究当中,在传统指标基础之上提出了一个新的指标,叫做保险基准深度比,英文简写是BRIP(Benchmark Ratio of Insurance Penetration),2007年,中国保费收入排名是世界第十(现在中国的保费大概世界第六),因为我们人口比较多,保险密度排名第72位,保险深度排名第52位。所谓的保险基准深度比,听起来好象很复杂,其实基本思想非常简单,中国保险深度现在是3%左右,我们会说世界平均保险深度是7.8%或者8%,和世界平均水平比还有相当大的差距,中国保险业增长潜力非常大,这是很多国外金融保险集团要进入中国或者等待进入中国非常重要的基础,觉得中国市场潜力非常巨大。另外一方面,我们在调研过程中发现至少在相当一部分地方保险市场的竞争已经到了白热化的程度,市场发展空间并不像某些机构预测的那么大,这一悖论为我们提出一个需要思考的问题:从中长期来看中国保险增长潜力到底有多深?我们度量不同国家在不同经济发展阶段所对应的平均保险深度,不能把3%的保险深度和世界平均8%的保险深度进行直接比较,要比较就中国目前的经济发展水平而言,比如人均GDP3000美元的水平,从世界来看,人均GDP3000美元国家的保险深度是什么水平。保险基准深度比的度量是用该国的保险深度比上这个国家所处经济发展水平之上的世界平均水平,以这个指标衡量,我们一共列了90个国家的数据,中国排第29位。如果我们找一些比较具有代表性的国家,比如美、日、英,再比如金砖四国,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中国人均GDP在世界排名118位,保险基准深度排第29位,这个排名说明中国保险发展水平其实并不低,美国第26位,中国第29位,不能简单地说我们保险业的发展水平跟美国一样,强调的是相对于你这个国家所处的经济发展水平你的保险发展水平是什么状态,也就是中国和美国2007年数据排名差不多,意味着中国保险业相对于中国经济发展水平和美国保险业相对于美国经济发展水平相对差不多,因为我们始终认为保险是国民经济的一个部门,分析、考虑保险业发展的时候不可能无限超越经济的发展,两者之间存在一定的规律关系。从1980年到2007年,世界不同经济集团基准深度比曲线图上来看,最下面虚线是“金砖四国”,现在的发展水平仅仅次于七国集团。此外,在不同人均GDP发展阶段,保费收入弹性不一样,中国目前正处在3000美元往10000美元走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保费收入弹性增长,从世界数据来看,到10000美元之后,保费收入会急剧下降,如果中国保险业发展方式不转变的话,人均GDP超过一定水平之后,我们现在的模式就变成不可持续。

    从保险业增长结构“三分法”示意图上来看,做个仔细分析会发现增长内部分不同结构。比如1980年时候作为起点,位于A点,2007年或者现在处于D点,可以分为三个小的阶段。这个图横坐标是人均GDP,纵坐标是保险深度,随着人均GDP的增长保险深度会增加,不是匀速,开始比较快,过一段时间变的相对慢,中间有一个拐点。比如中国从A增长到D,A是1980年起点,D是终点,可以分三个小块:第一部分,A-B,GDP增长对保险带来的增长是多少,我们将其叫做常规性增长;第二段,B-C的增长,世界上所有国家共同规律是当人均GDP从A到B的时候保险深度会增长,这是世界保险业发展的规律,由此带来保险业的增长是多少,我们将其叫做深化性增长;第三段,你这个国家独有的增长,是C-D部分的增长,我们将其叫做制度性增长。经过测算,我们发现1980-2007年30年中国保险业的增长非常有特点,在我们的增长结构当中,常规性增长占2%,深化性增长占9%,制度性增长占89%,过去30年中国保险业增长相当大一部分都是改革开放过程中制度性因素释放出来的巨大的增长潜力,和其他国家是不一样的,一方面体现了中国特色,另一方面意味着从今往后的30年这个结构会发生巨大变化。

    三、中国保险业中长期增长潜力有多大

    这是2005年做的测算,我们讲实际增长率,有时候讲过去一年中国保险业增长率是15%,上一年GDP增长是10%,所以我们快于GDP五个百分点,这样的比较是有问题的,GDP中10%增长是扣除通货膨胀和物价指数以后的实际增长,我们讲保费的增长是名义增长,两个不具有可比性,需要作调整之后才能比较。根据测算,2010年时候保险深度大概在3.6%,我记得2005年时候当时讨论保险业“十一五”发展规划时候提了一些指标,其中有一个指标可能是“十一五”规划量化指标中唯一很难实现的指标,几年前我们写文章时就做了这么个预测,我们认为当时定的2010年4%保险深度很难达到,根据初步测算,如果比较顺利,4%的保险深度会在2010-2015年期间达到。

    四、中国保险业区域发展是否平衡

    一讲到区域发展,通常会说东、中、西依次递减,我们得出的结论和传统的结论完全不同,用保费来度量,最上面一条线显示出东、中、西依次递减的趋势,但是这样简单的比较有问题。比如江苏保险保费收入不能直接和陕西或者宁夏保费收入直接比,你的保费或者保险深度要考虑江苏和宁夏所处的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如果要说东、中、西存在一些不均衡,恰恰不是中西部落后,而是近几年东部地区保险业相对于东部的经济发展水平来说稍稍有些落后。1998-2008年11年数据图,2007年、2008年以来,明显看到东部已经开始显现出落后于中部和西部的特点,当然我们强调的落后不是保费收入落后,而是相对于经济发展水平的保险发展水平的落后。

    五、关于中国保险业可持续发展的若干思考

    基于前面的分析和讨论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些结论:第一,从世界范围来看,相对于中国经济发展水平的中国保险业发展水平,居于中上水平,不应该继续强调数量的增长。第二,从未来发展来看,中国保险业增长潜力虽不如从前,但仍然很大,增长潜力的释放不是一两年、两三年全部释放出来,而是中长期的释放,以后我们的增长不再是以制度性增长为主,而是靠常规性增长和深化性增长,主要依靠国民经济GDP的增长拉动保险业的增长,理论上是可持续的,并且为转变发展方式留有余地,但是也不能因为我们还有时间就把转变增长方式的问题搁置了。前两年我们翻译过一本书叫《企业生存:可持续风险管理》(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年),书中最后一句话讲到美国总统肯尼迪经常讲的一个故事,说法国总督马歇尔和他的园艺师讨论要不要种一个树种问题,园艺师说这个树几十年都不开花,马歇尔说那么今天下午就把它种下吧。中国发展现实客观上要求我们必须高度重视转变发展方式的问题,这次论坛主题非常切合现实需求。从地区结构看,东、中、西三大区域相对均衡,我们区域政策导向不应该简单向东西部倾斜,应该着重解决东部地区市场恶性竞争问题。此外,应当大力加强保险偿付能力的监管。

    关于可持续发展,不同主体需要做不同的事情,从保险机构角度来说,回到公地悲剧的例子,牧民自律以及牧民集体自律非常重要,行业自律组织、行业协会应该发挥一定作用,同时更基础的是要改善保险公司公司治理问题,过去这些年保险监管机构在改进公司治理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从监管机构角度来讲,要寻求循序渐进,要防止不正当竞争。中国保险业的增长速度稍微慢一些并不可怕,但一定要稳健,每开发一块新的草场资源要保证草场的可持续发展。在政府监管之外强调社会监督,一个重要的理论基础是信息是分散的,社会监督恰恰可以在这方面有所作为,前段时间保监会刚刚颁布《保险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从社会监督方面看是重大的利好消息,学术界、业界的研究人员可以应用披露的信息做大量的研究,弘扬好的公司和好的市场行为,对不良行为也可以做出我们的分析和判断。

    之所以认为保险业可持续发展是重要的问题,我们不是为了发展保险业而发展保险业,因为保险业在经济社会当中能够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和角色。我们有个比喻,如果把经济社会比作大厦,保险不是最显赫的,但是就像大厦的安全通道一样,在紧急时候如果没有安全道是不可想象的,是避害性的,作为市场经济风险管理的基础手段是不可或缺的。很多年前一个美籍华人教授到我们学校演讲,他讲受到中国古代思想的影响,我国的《礼记》中有这样一段话:“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十七大提出“五有”,也反映了古代的这个思想。一个政治民主、经济安全、社会和谐的社会就是人类的理想社会,保险业不能做所有事情,但是至少在经济安全和社会和谐方面应该可以有所作为。因此,实现保险业可持续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如果能够避免最开始提出的“公地悲剧”,我们就可能会迎来“人间喜剧”。

    以上是我关于保险业可持续发展的粗浅思考,提出来供大家批评指正,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