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动态

第九届中国保险教育论坛在山东济南成功举办

2017年1027-28日,由中国保险学会、中国保险报业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保险教育论坛理事会主办,山东财经大学、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承办的“第九届中国保险教育论坛”在山东省济南市成功举办。论坛主题为“经济新常态下的保险教育与保险业发展”。来自保险监管部门、地方政府、保险学界和业界的领导和嘉宾共计300余人参加了论坛。论坛开展了征文活动,共收到论文116篇,从中评选出优秀论文20篇。

中国保险教育论坛由中国保监会人事教育部、西南财经大学、武汉大学和南开大学于2003年共同发起,旨在加强保险学术交流,提高保险教学和科研水平,推动保险教育创新,为中国保险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培养人才并提供理论支持。该论坛每两年举办一次,之前已在西南财经大学、南开大学、武汉大学、浙江大学、厦门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东北财经大学等地成功举办八届。

QQ图片20171102164410.jpg

在本届论坛开幕式上,中国保监会人事教育部主任侯树根代表梁涛副主席向大家表示问候并作重要讲话。讲话简要回顾了中国保险业发展的基本情况,强调要全面贯彻落实刚刚召开的党的十九大精神,充分认识保险人才教育培养的重要性、必要性、迫切性,把培养保险人才作为一项长期性、基础性和战略性任务抓实抓好,为推动保险业持续健康发展和推进保险强国建设奠定坚实的人才队伍基础。对下一步的保险教育培训工作,指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力:一是加强保险学科建设;二是加强保险精品教材编写;三是加强保险学界与保险业界的交流合作;四是加强保险培训的规范化管理。他最后强调,党的十九大报告是指导今后一段时期我国各项事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明确了党和国家进一步发展前进的方向。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要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为契机,进一步增强保险教育工作的职责使命和责任担当,立足国情、放眼世界、面向未来,持续提高保险教育水平,不断为我国保险业改革发展注入新动力!

QQ图片20171102164426.jpg

中国保险学会会长姚庆海在致辞中首先简要回顾了我国保险教育的发展历程。他指出,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保险业的迅速发展,保险高等教育已经形成大中专教育、本科教育、硕博士研究生和博士后教育在内的一套完整的高等教育体系。与此同时,保险机构内设的培训部门、企业大学或研修院、研究院等也纷纷成立,逐步形成保险机构自身的在职教育培训体系。特别是,适应保险教育培训事业发展的要求,中国保监会专门设立了教育、培训部门,在加强监管系统教育培训工作的同时,对全行业的教育培训工作也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指导。他强调,“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书育人的的工作艰辛而漫长。对于保险教育而言,如果保险人才的培养速度跟不上保险业这棵参天大树的成长速度,保险业将成为无本之木,时间再长,也难枝繁叶茂。展望未来,摆在保险教育人面前的路任重道远,只有不忘初心,勇于探索,才能方得始终。他最后强调,中国保险学会是保险行业重要的学术平台和高端智库,今后将一日既往地全力支持中国保险教育的发展,推动保险教育培训事业再上新台阶。

山东财经大学校长卓志代表山东财大对与会的各位领导、专家学者表示诚挚的欢迎,接着以《“双一流”建设背景下保险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的思考》为题,做了一场生动的主题报告。卓校长详细阐述了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的关系,指出学科与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是一所大学长期性的基础工作。他认为,保险学科口径应当是一个以保险学为核心、以金融学为保障、以应用经济学为基础、以数理学科为工具的学科体系。他提出,作为保险教育工作者应明确保险教育的首任务、高站位、宽口径、强组织,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加强顶层设计、深化综合改革、凝练学科方向、合理配置资源;一流保险学科与一流专业建设是“双一流”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对一流保险公司和保险业发展的人才与智力支持,更是在扎根中国办教育、办人民满意大学的背景下更好服务于风险保障、民生保障和社会保障等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历史与时代要求。

中国保监会培训中心副主任崔范旭在论坛上发布主旨演讲,他主要谈了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统筹规范行业高管培训工作。经专题办公会研究讨论,原则同意由培训中心统筹各社团组织共同推进保险机构高管人员培训的工作,按照统筹规划,各司其职,各尽其能,资源共享,形成合力的原则,不断提高保险机构高管培训工作水平。二是推动保险行业高管培训教材改版工作。目前,培训中心正牵头保监会相关部门,在进行教材改版工作,内容上增加了习总书记系列讲话,保监会1+4系列文件等。三是加强中国保监会网络教育平台建设工作。中国保监会网络教育平台预计2018年一季度上线试运营,未来将逐步成为融合保险行业政、产、学、研的大系统和智慧平台,真正发挥教育培训对行业发展的推动作用。

中国人保财险党委副书记、监事会主席王和在致辞时表示,中国保险行业的基础是中国的保险教育,保险教育面临着创新问题,必须与时俱进。他认为,一方面,要重视和加强保险学科的基础建设,尤其是在互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冲击下,保险学科的理论建设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另一方面,保险教学模式也面临如何往前走一步的问题。五年前,人保一个团队曾跟南开大学一起合作,导入案例教学模式,当时就发现学生有无限的创造力,因此我们必须考虑学生从学校出去到了行业、公司后能够得心应手,能够得到肯定,而不是成为职场菜鸟。当前,行业对于教育界的开放性不够,缺乏制度性安排,特别需要一个平台把学界和业界整合在一起,分门别类对保险教育事业做贡献。

中国保险报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赵健在致辞时提出,社会民众的保险意识和保险知识水平,既是保险业发展的基础,也是社会文明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如何通过保险教育提高全民保险意识,使保险消费成为民众的理性选择、积极选择,是当前保险业亟待解决的问题。他认为,一方面要加强保险学科和教材建设,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推动院校与企业建立密切联系,在企业和业界之间构建起交流平台,包括师资力量,实践机会等,另一方面要学习借鉴发达国家理念,建立和完善符合我国实际的保险专业人才体系,加强科学性和规范化,推进保险从业人员的队伍建设。他表示,中国保险报作为行业的舆论主阵地,在中国保监会的指导下,采用两微一端的现代手段,以保险基础知识教育,消费教育为主要内容,将与学会和机构和高校一起继续推动新时代的保险教育工作。

在主旨演讲环节,台湾东吴大学詹芳书教授介绍了台湾保险教育发展状况,以及保险教育与保险产品创新衔接的经验。香港城市大学邹宏教授介绍了香港保险教育发展状况,并通过自身的研究成果解释了当前国际保险研究的最新范式。浙江大学风险管理与社会保障研究所所长何文炯从微观层面探讨了照护保险。此外,人保财险教育培训部总经理熊向清、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中国保险与风险管理研究中心主任陈秉正、德华安顾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殷晓松、西南财经大学保险学院执行院长陈滔、阳光保险集团有限公司人力资源总监王志宇、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保险与精算系主任田玲、南开大学金融学院副院长刘玮等也相继发表演讲。

在两轮高端对话中,围绕新时代背景下的保险发展与人才培养、保险教育创新,中央财经大学保险学院院长李晓林、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保险学院院长孙健、中国人民大学保险系主任魏丽、中国人寿教育培训部副总经理贺原、人保财险教育培训部总经理助理张凌、新华保险教育培训部总经理祝向军等来自高校和保险公司的16位嘉宾进行了对话。他们认为,保险监管部门、保险机构、高等院校在保险教育的目标、模式、内容等方面有不同的侧重点和需求,可以相互借鉴、良性融合。论坛设置的“高端对话”环节为政产学研思想、观点的交流与碰撞提供了互动平台,体现了本届论坛“创新、开放、交融、高效、务实”的办会特色。

在六个分论坛上,66位论文作者交流了各自的研究成果,诸位作者从保险教育、保险经营与监管、风险管理与精算、农业保险、人寿与健康、社会保险与保障等方面深入探讨了经济新常态下的保险教育和保险业发展问题,通过热烈的讨论,大家扩大了视野,开拓了新思路,增进了友谊。

在闭幕式上,綦好东副校长在致辞中对各主办单位和承办单位大会的大力支持、中国保监会的直接指导及全体与会者的积极参与表示了衷心感谢。綦好东指出,保险在经济社会发展中起到稳定器和助推器作用,保险事业的健康发展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需求是十分重要的。如何在供给侧改革的大背景下,做好保险业务自身的发展,供给侧改革,实现保险业可持续发展,是摆在保险理论界和实务界的重要课题。

这次论坛与往届最大的不同,一是实现了监管、学界和业界的有机融合。来自中国保监会人事教育和培训部门、全国60余所高等院校和30多家保险机构的领导和嘉宾共同参与论坛演讲和对话,通过论坛加深了相互了解,促进了相互合作,形成了携手并进的良好局面。二是十多年来境内公司首次参与承办这一论坛。迄今,中国保险教育论坛已经召开九届,除2003年首届论坛由境内公司赞助承办外,十多年来一直由台湾地区的保险机构提供经费支持,这次人保财险作为业界参与承办论坛的唯一主体,对论坛的顺利召开提供了强大支持。人保财险作为中国最大的财产险公司,对人才培养金额教育工作高度重视,长期以来为促进业界学界的融合对接不懈努力,这次参与承办论坛,再一次体现了国有控股龙头企业对保险教育事业发展应有的责任和担当。

QQ图片20171102164348.jpg

本届论坛的举办恰逢“十九大”闭幕之际,在这大展宏图的时代,举办本届论坛有着现实和深远的意义。近年来,我国保险行业高速发展,规模迅猛扩张,正从保险大国迈向保险强国,保险行业正在深入学习、贯彻会议精神,扎实稳步推进保险姓保、回归本源、创新变革,这必然对保险学科建设及保险人才培养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此次论坛的成功举办,将进一步推动我国保险教育和培训事业的发展,促进保险人才教育和培养质量的提高,为保险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强大的人才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