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动态

王和:穿越时空 迎接风控新时代

2018年1月31日,由中国保险学会、中国保险创新研究院、保险家智库联合主办,金融壹账通承办的“中国首届保险科技应用论坛暨保险智能风控实验室成立仪式”在北京举行。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原副主席魏迎宁、中国保险学会会长姚庆海、中国保险报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赵健、中国保险学会副秘书长兼中国保险创新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江崇光 、全国中小财产保险公司联席会主任兼华安财产保险公司执行董事兼总裁童清、金融壹账通董事长兼CEO叶望春等来自全国各地保险公司的代表、业内专家学者约300余人出席本次论坛。

QQ图片20180202160333.jpg

论坛上,中国保险学会与上海壹账通金融科技有限公司共同发起成立了“保险智能风控实验室”,旨在有效推动“智能风控”与保险行业深度融合,促进行业健康、快速、稳步发展,共同打造保险风控研究和实践的智慧平台。通过“保险智能风控实验室”,保险业反欺诈工作将取得更好的成效,保险公司将得到更专业、科学的风险防控方案。

QQ图片20180202160344.jpg

中国保险学会副秘书长、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原副总裁王和以“穿越时空,迎接风控新时代”为题发表主旨演讲。

以下是王和讲话实录: 

防风险,无疑是金融业经营管理的重中之重,更是当前我国保险业的首要任务。因为,科技的日新月异,创新的层出不穷,在为金融保险的发展提供新动力的同时,也带来了新风险。如果风险不能得到有效防范,那么,创新就失去了本来意义,更可能事与愿违。因此,无论是确保金融的稳定,还是创新营造良好环境,有效防范风险均是一个需要高度重视,并有效落实的任务。 

防风险,重要的前提是认识风险,金融风险具有较强的特殊性,这种特殊性体现在“时空”概念上,一方面是风险自身的“时空特征”,具体表现为“一念之间”和“擦肩而过”,同时,风险的本质是信息不对称,而这种“不对称”也是在时空背景下展开的。另一方面是金融本身的“时空特征”,金融的本质是资金融通,这种融通是一种基于时空的跨越,就保险而言,风险分散也是基于时空的分散。因此,金融风险,从某种意义上讲,是一种时空风险的二次方,这是金融风险复杂的逻辑基础。 

“时空的二次方”仅仅是简单和静态的金融风险,而在现代金融创新的浪潮下,尤其是在“金融工程”概念的推动下,无论是金融主体结构,还是金融产品和交易模式,均出现了复杂化的趋势,如主体结构的交叉持股,层层嵌套,再如产品的不断“打包”,不断“证券化”,“非标”产品千奇百态,还有交易的“离场”,这一切,均让人越发感到“云里雾里”,不仅是说不清道不明,更是剪不断理还乱。让人不禁要问:真的需要那么复杂吗? 

科技,特别是互联网金融业态的出现,给了金融创新以无限的想象空间,不仅能够提高效率,更创造了可能。同时,也给金融风险防控提供了全新的机遇和途径。但科技也是一把双刃剑,在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挑战,因此,科技对金融风险防控而言,是“减法”,或是“加法”,不仅需要思考,更需要行动。就互联网技术而言,其也具有突出的“时空特征”,如果处理不好,就可能导致金融风险陷入“时空的三次方”窘境。 

在金融日益信息化的时代,作为防控风险的手段,金融保险业面临三大挑战,一是数据,即数据的可获得性,二是算法,即缺乏足够的积累,三是算力,即数据处理的速度。数据、算法和算力的相对有限,导致了金融风险防控常常陷入“心有余力不足”的尴尬。 

现代科技的进步集中体现在“三个更加”,即更加透彻的感知,更加全面的互联互通,更加深入的智能化。“三个更加”的本质是改变人们对时空的认识和利用,为破解金融风险的“时空魔咒”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和可能。这意味着人们能够更加透彻地感知金融风险,无论是形态,还是维度,通过全面的互联互通,能够更加及时地掌控风险信息,及时处理金融风险,更加深入的智能化将开启金融风控的“AI 时代”,为高效处置复杂风险提供了可能。金融保险业,特别是风险防控领域,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是:用科技的视角和思维认识风险,用科技的理念和技术管控风险,让科技“扬长避短”,真正成为推动金融保险业健康发展的新动能。 

首先,要认识、掌握和利用大数据时代提供的“数据可能”,不仅是由于“更加透彻的感知”迎来“数字社会”,还由于“更加全面的互联互通”使得数据的实时获取成为了可能。就金融风险防控而言,数据维度的更加丰富,能够敏感地反映风险特征,同时,数据的实时性更强,能够动态地反映风险变化。其次,随着“数字社会”的到来,特别是公共数据的开放与共享,外部数据利用将成为金融风险管控的重要能力,而数字一体化经营,使得跨部门的数据整合成为必然。由此,金融风险管控将进入“全息时代”。

智能化,将成为金融风险管控的重要发展趋势。就算法而言,基于神经网络技术的数据处理,特别是人工智能的应用,能够更好地通过关联、反馈和约束,表现和解释风险数据之间的复杂因果关系以及相互作用,为处理复杂关系,管理复杂结构提供了可能。同时,智能合约为实现自动和动态的风险管理提供了技术可能。就算力而言,超级计算,特别是GPU的应用,能够大幅度提高金融风险管控的处理速度,满足实时性的需要。     

面向未来,金融风险管理的形势依然严峻,原因是虽然观念、管理和技术在不断进步,但随着“连接一切”时代的到来,进一步强化了风险的系统性,也给风险的传染提供了可能,同时,“全面感知”时代的到来,进一步引发了风险的敏感性,使得“新蝴蝶效应”进入人们的视野。    

科技的发展为金融风险的防控提供了更多的可能,但就防控管理而言,面临的一个挑战是效率,即要回答好“能不能”的同时,更要选择“要不要”的问题,因为,无论是企业,还是社会均有一个管理绩效问题。   

金融风险是一个复杂的系统,金融风险防控则是一个管理复杂系统的复杂工程,同时,无论是风险,还是技术均是日新月异,因此,金融风险防控工作需要与时俱进,而最重要的是敏锐地把握科技前沿技术,一方面是将其可能带来的新风险纳入管理视野,另一方面是更好地运用科技新成果,打造风险管控的新能力。   

面向未来,金融风险防控要充分利用新科技提供的新可能,不断导入新思维,构建新模式,实现新突破,迎接新时代。就具体路径而言,需要关注五大领域。  

路径一:扩大时空 

未来金融风险管控面临的最大挑战是风险的“跨界”,而这种“跨界”的可能与影响力均超越了传统思维和管理能力,因此,无论是企业的视角,还是行业的视角,“扩大时空”是解决“跨界”风险管理的前提和基础,特别是对外部数据资源的合作与利用问题。 

路径二:动静结合 

从金融风险的发展趋势看,“更敏感”是一个大趋势,因此,实时和动态管理就成为必须,对于信息的维度和时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从管理的效率看,实时和动态管理就意味着更高的管理成本,不仅需要“硬”的投入,更需要“软”的维护,因此,应当建立风险管控绩效理念,并解决好“动静结合”问题。

路径三:平行思维

面对庞大和复杂的金融风险数据,数据处理能力面临的挑战可想而知,问题的解决除了有赖于计算能力的提升外,基于处理逻辑的算法迭代也是需要高度关注的领域。量子理论为计算能力的突破提供了新思路,也给了金融风险数据处理以新启发,特别要关注GPU带来的平行思维理念,从底层和顶层“两头夹击”,破解管理效率难题。 

路径四:链化管理 

“时间唯一性”是金融风险管理的焦点,也是难点,区块链的时间戳技术,为“时间唯一性”管理提供了新可能,同时,区块链的“分布式存在”和“全网共识”机制,为金融风险管理的提出了突破性的技术可能,“分布式”的“链化管理”值得高度关注。    

路径五:固化策略

金融风险管理核心工作之一是风险策略的执行,而面对庞大复杂的运营系统,风险策略的复杂性可想而知。这种复杂的风险策略系统的管理,不仅难度大,而且效率相对低。智能合约技术为复杂关系管理提供全新的思路,因此,利用智能合约技术,将风险管理策略固化,继而提高运行的效率,提升金融风险管理的绩效。

无论是十九大报告,还是全国经济和金融工作会议,均将“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作为我国今后一个时期工作的重点,而金融风险无疑是“重大风险”的重要组成,因此,如何切实防范和化解风险是我国金融保险业不能回避的重大课题。防范和化解风险,科技固然重要,但对风险心存敬畏,遵循金融保险经营的“大道”,服务人民、服务社会,服务实体经济更重要。心若不在,再多,再好的技术也是枉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