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动态

中国保险学会姚庆海会长出席中国业务连续性管理高端座谈会并发表演讲

IMG_9539.JPG

11月26日,由中国应急学会指导,中国应急管理学会公共安全标准化专业委员会和中国保险学会研究部共同主办的中国业务连续性管理高端座谈会暨《中国业务连续性管理发展研究报告2017》首发式在京举行。来自政府监管部门、社会团体、科研院校和企业界等60余位嘉宾参加了本次会议。中国保险学会姚庆海会长出席会议,并发表题为“保险服务业务连续性管理大有可为”的主题演讲。以下是演讲摘录:

非常高兴参加今天的研讨会,我代表中国保险学会给大家作个汇报。业务连续性管理这个概念我认为是一个方法论,是一种哲学,是一种需要现代社会建立的一种理念。这种理念是现代社会如何应对高风险社会需要建立的一套机制。因此,我们要提高业务连续性重要性的认识。近年来,中国保险学会和中国应急管理学会一直在探讨业务连续性管理、应急管理与风险管理的内在联系。

风险管理是一个过程,是对社会组织和社会个体面临风险挑战一个全过程管理。而业务连续性是一种追求的结果,所以,要在这个过程中加强风险管理。

当前,中国社会风险保障不足,面临来自各方面的挑战。自然灾害、人为灾害,特别是高科技发展以来,由技术导致的风险问题都需要社会高度关注。科技创新在给人类社会带来福利的同时,也通过网络等技术在放大风险。因为,现代社会风险具有复杂性、关联性和不确定性。风险事件会导致风险交叉传染。所以,当今社会必须正视现代风险管理和传统风险管理的差异。

不确定性管理和应急管理、业务连续性管理有密切关系。这几年,中国保险学会和应急管理学会在探讨保险如何在各行业应对风险挑战中做好基础性服务。

从大事件来看,发生在2004年1226日的印尼大海啸造成了巨大的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尽管中国提供了人道主义援助,但这类援助不是制度化行为,所以还要建议在国际社会建立巨灾保险合作机制,来应对重大自然灾害风险的挑战。此外,2011311日,日本遭受了由地震引发海啸又引发核事故的巨大灾难,这是典型的现代社会巨灾风险传染引发的灾害链。现在仍有些地方还在灾害链的波及过程中。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加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治理和管理是不同的。治理强调调动社会、市场、企业、个人各个方面力量来参与,而管理单纯强调政府的作用和责任。所以要提升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水平,各方的业务连续性管理、危机管理和风险管理都需要加强。

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是应对挑战的新机制。业务连续性是一种管理方法,任何一个组织、一个单位都要考虑业务的连续性。生命是连续性的,企业生命也是连续性的,组织管理也是连续性管理。这是全生命周期的管理。这种管理是基于应对风险挑战的反映,在这个过程中要形成相互协调、整体化的应对方案。保险作为风险管理的基本手段,应在应对风险挑战、业务不连续、危机挑战、灾害事件挑战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从世界角度来看,这几年大灾害对经济社会发展造成危害的严重性在增加,带来的经济损失也在快速增长。保险业在国际上承担了大量灾害损失补偿的责任。从结果上看,保险业参与灾害管理、损失承担、风险应对、灾后重建,是一个制度化、机制化的全过程安排,是市场经济条件下风险治理的重要活动。

当前,我国灾害应对主要靠政府。汶川地震时,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一个省支持一个县,这种对口支援是行政安排,是我们国家的优势。但在建设现代型国家中,提升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就要提高各方面的规范,加强各主体、各领域的共同参与。巨灾风险管理、巨灾风险证券化,巨灾和资本市场连接等方面需要进一步研究。所以,我认为保险在业务连续性管理中大有可为。

保险和业务连续性管理的理念是一致的。业务连续性管理基于风险管理,基于现代社会风险挑战来完善业务连续性管理的标准,完善业务连续性管理的流程,各个企业、各个单位要基于风险管理的理念在全过程中实行业务连续性管理。

保险业参与风险管理、业务连续性管理的历史由来已久。从国际上来看,美国有两家很有名的国际标准公司,一家是美国保险商实验室,另一家美国法特瑞互助保险组织。这两家企业都诞生于保险业,都有一百多年的历史,而且在国际产品安全认定等风险管理方面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这两家公司的产生也是为了应对现代风险挑战。保险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是一个风险兜底的行业,国外产生风险事件大部分需要保险公司参与,由保险公司提出风险管理方案,进行风险产品定价,进行全过程的风险管理。这两家公司在风险管理过程中采取了一系列举措,进行了一系列探索和实践,建立了标准和规范,对中国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我国保险参与业务连续性管理要从标准建设抓起。各个行业业务连续性面临的挑战不同、特点不同、规律不同。特别在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信息化技术快速发展的条件下,风险管理又面临新的问题,所以风险管理的标准化建设特别重要。

保险业已经开展了巨灾风险保险领域的标准化建设。巨灾会对一个地区造成破坏性后果,产生重大的社会灾难和人身伤亡,造成社会秩序的紊乱。巨灾事件要有标准,通过建立数据库、数据模型来建设巨灾数据采集标准、风险评估标准、建筑物结构标准等相关标准。其中,风险数据评估是基础。

责任保险是面向各个行业提供责任风险保障的领域,包括公共安全、安全生产、食品安全、环境安全、教育安全。建立这些方面的标准,应该依靠各个行业,运用业务连续性管理理念、风险管理理念和应急管理理念,共同制定全方位的标准。

在财产保险领域,现在已经有了企业经营中断险、企业重大利润损失险,包括在制片领域,好莱坞80%以上的片子都有完片险。我国还处在制片方风险自留阶段,风险很大。所以需要从各个领域来完善标准。

信息安全领域的标准建设非常重要。特别是在物联网、智能时代,智能连接天地人。最近,中国保险学会和华大基因共建立了基因科学与保险风险的实验室,研究伦理问题、法律问题和标准问题。今年,很多病毒在世界各地爆发,这是风险管理事件。因此,做好信息安全领域的风险管理非常迫切。在这个领域,我们已经和人保开展合作,研究世界领先的保险产品,并已经在一些企业应用了。农业保险领域的相关标准我们也在做。

保险业与科技的全方位合作,让科技创新第一时间在保险业找到落地的场景。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让保险业成为高科技武装的行业。高科技应用成果集成在保险业风险管理的平台上,提升了保险业的风险管理水平。例如,关于人、大脑、种群、疾病干预、外空空间等方面的研究在保险业都能应用。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保险业的发展,保险业是现代服务业,是管理风险的行业。保险业通过科技手段全方位的提升社会风险管理水平。

我再介绍一下中国保险学会。中国保险学会1935年在上海成立。近年来,中国保险学会做了一系列工作。一是推动国家保险创新综合试验区建设,为保险业的创新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二是建立风险与保险实验室。中国保险学会与国家通信信息研究院、华大基因、中国社会保险学会等各方合作,相继成立了基因科技与保险实验室、网络风险与保险创新实验室、相互制长期护理保险实验室等20多个横跨各个行业的风险与保险实验室。关键是打通围绕人的风险管理所需要的各类技术集成。这次九寨沟地震,国家地震台网的人工智能25秒完成写稿,这也是一个重要的新闻事件。

三是夯实人文支撑。中国保险学会正在编撰中华文明五千年以来,从大禹治水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过程中,中华民族应对风险挑战的历史。同时,在宁波和北京等城市建立风险管理与保险博物。此外,我们还出版了一批重点著作;并与人民大学、社科院、对外贸易大学等开展全面的人才培养合作。

下一步,中国保险学会也要与中国应急管理学会开展全方位合作,主要是基于发挥风险管理理念在服务社会各领域中的作用,特别是加强在应急管理领域、业务连续性管理领域的合作,推动让中国更加安全、人民更加幸福,让老百姓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需求得到更好的满足,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