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创新试验区

加快保险创新将先发优势转化为比较优势——访宁波市政府副秘书长、金融办主任姚蓓军

作者:林依臻颖

记者姚主任您好!今年 6 月,宁波成功获批成为首个国家保险创新综合试验区,前不久刚刚召开了高规格的推进大会。这项工作的顺利推进,市金融办做了大量工作,首先请接受本刊的祝贺。

姚蓓军:国务院批准宁波设立国家保险创新综合试验区,放眼全国,这是保险领域唯一一个上升到国家战略级的保险创新试验区。

对于宁波来说,这也是宁波历史上唯一的国家级金融改革试验区,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我们从事金融工作的同志感触都很深——这么多年来,终于有了一个国家级的金改试验区花落宁波,而且还是国家唯一的、上升到国家战略的试验区。我们珍惜,一定会千方百计努力完成国家保险创新综合试验区的各项目标任务。

国务院批复这个试验区,是站在国家战略层面的高度,推动运用市场化手段参与社会治理,而保险恰恰是非常好的应用于社会治理的市场化渠道和手段。当前我们在社会治理中更多还是倾向于行政推动,未来随着社会文明、市场化程度的提高,还是需要通过市场化的手段去参与社会治理,西方发达国家已经走到了这一步。这么多年来,宁波一直致力于运用保险工具参与社会治理。这一重要举措,也成为宁波得以获批试验区的重要原因。


记者:事实证明,近年来宁波已经成为全国保险创新领域最活跃的城市。2014 年我们获批成为全国首个“会省市共建”的保险创新综合示范区,时隔两年又成为国家首个保险创新综合试验区。宁波为什么要争创全国保险创新的先行区?

姚蓓军:我们认为,宁波虽然在保险创新上先行了一步,但在国家城市定位和金融保险业综合实力上,与北上广深等城市还存在较大差距。因此,我们要把宁波的先发优势转化为宁波的比较优势。宁波历史上一直以来就是一个金融业发达的城市,想当初江厦钱庄林立。我们希望通过这次试验区建设,让宁波重返金融重镇的地位。

近十年来,宁波以问题为导向,持续推进保险创新工作。2008 年金融办成立后,就遇到了金融危机,无抵押、无担保的小微企业通过银行融资非常困难,我们在研究对策的过程中就想到了保险,通过保险解决小微企业担保问题,银行和保险公司共同承担风险,使银行能够放心贷款给小微企业。小额贷款保证保险作为“宁波经验”推出,在全国开了先河,大家都没想到还可以通过这种手段来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像这样,这几年我们通过商业保险公司推出的创新产品有 100 多项,都是围绕社会治理过程中、经济发展过程中、民生薄弱环节中政府最关心的、最需要解决的问题。

这些工作得到了国务院以及中国保监会领导的认可。他们看到了宁波真正在用保险、真正理解保险、真正举全市之力在打造保险之城。中国保监会领导多次来宁波调研,对宁波真正把保险运用于社会治理创新摸索出很多“宁波经验”“宁波样板”“宁波解法”,给予了高度的评价。

11 月 1 日国家保险创新综合试验区推进大会召开至今,各方都已深切感受到了保险业给宁波带来的生机和活力。今后宁波将在保险组织创新、地方项目合作、政府社会治理、保险供给侧改革、“互联网 +”等方面开展广泛合作,谱写保险创新新篇章。


记者:宁波建设保险创新综合试验区的基础如何?

姚蓓军:宁波搞保险创新的基础是非常扎实的。总体来讲,一方面,是历史渊源深厚,中国第一批民族保险公司就是宁波人创办的,第一张航海保险合同也是由宁波人签署的,宁波具有保险发展的优越基础和良好的人文环境。另一方面,是基础条件较好,经济相对发达、市场化程度比较高、法治比较健全,我个人认为这三方面因素也是保险发展很重要的条件。具体来讲,以下几方面优势特别突出:

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十年来,先后出台一系列支持保险业在宁波创新发展的法律、法规和制度文件,初步构建了保险创新发展的顶层设计,夯实了政策基础。如《关于强化创新驱动加快经济转型发展的决定》,将保险业置于宁波市转型发展的重要位置,重点推进科技保险服务于创新驱动,为宁波市转型发展提供动力和动源。配合新国十条,为充分发挥保险这一社会稳定器和经济助推器的作用,宁波市人民政府还出台了《关于建设保险创新综合示范区的实施意见》,进一步明确了保险业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完善社会治理体系、提高灾害救助水平、提高农业保障水平、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支持产业转型升级等基础性作用。随着《宁波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和《宁波市十三五金融业发展规划》的出台,进一步提升了保险服务调结构转方式、服务民生、服务三农、服务港口经济的功能,把创建国家保险创新综合试验区,建设保险创新产业园区作为地方金融改革的重要内涵,强化保险创新发展的引擎作用,为推动保险业健康有序、创新有力地发展营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经济发展环境优良。改革开放以来,宁波的市场化程度不断提升,成为大陆市场化程度最高的城市之一。政府透明度连续位居副省级城市、计划单列市首位,多次荣获中国最具投资吸引力城市称号。外来投资者对宁波的印象都很好:法治健全、市场化程度高、契约精神好、政府管理很透明,这是我们宝贵的优势,也是我们的内在动力。

区位交通优势突出。宁波是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支点城市,是服务国家两大战略的重要支撑点,战略区位优势和战略发展地位极其突出,宁波——舟山港是一带一路重要的交通枢纽,综合交通网络发达。优越的区位、交通条件,为宁波市参与一带一路与长江经济带保险体系建设,打造一带一路保险区域中心,对接上海自贸区金融改革,集聚保险资源优质要素,推动保险产业创新和集约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发展优势。

保险产业相对发达。近年来,宁波保险业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主要有三个特点:一是发展速度快。2015年全市保费收入达到 228 亿元,近 10年年均增长超过 15% ;资产总额超过 500 亿元,是 2010 年的 2.5 倍;从业人员超过 2.9 万人,保险业成为宁波市国民经济发展最快的行业之一。二是服务能力强。截至 2015 年末,全市共有市场主体 58 家、服务网点近 600 个,保险密度和保险深度分别达到 2970 元和 2.8%,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三是社会保障水平高。十二五期间,宁波保险业累计提供风险保障 36.55 万亿元,赔付 417.65 亿元,为保障地方经济社会平稳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记者:从“示范区”到“试验区”,我们可以理解为后者是前者的升级版吗?从字面上看仅两字之差,实质上将给宁波带来哪些新的利好?

姚蓓军:为乘势而上,扩大宁波保险创新的示范效应与影响力,争取更多政策支持和试点机会,通过保险创新发展打造我市金融业比较优势,2015 年我市提出要打造示范区的升级版——创建国家保险创新综合试验区。

宁波获批国家保险创新试验区,不仅从国家争取到了一块“金字招牌”,而且第一次使宁波的金融改革创新上升为国家战略,使宁波具备了将保险创新的先发优势转化为比较优势、并最终形成引领优势的机遇和条件,提升了宁波在全国金融改革大版图、大格局中的地位和分量,并使我市在以下方面享受到实实在在的改革红利:一是提升宁波城市地位和影响力,并带来经济效益。宁波获批国家保险试验区的消息,引起了媒体及全国各地的广泛关注,央视、新华社、《人民日报》等央媒都作了深度报道。试验区获批前后,已有十家左右的央企、大型民企或金融机构主动和我们联系,希望到宁波这块保险创新“热土”设立保险法人机构;保监会也将在新机构设立方面给予宁波一定的政策倾斜支持,近期我市一家寿险法人机构有望获得保监会批准筹建。新机构的设立,将给我市带来更多的保险资金,贡献更多的税收。

二是提升我市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水平。保险在扶贫扶弱、疾病防控、应对公共突发事件、自然灾害风险防范等方面都能发挥积极作用。通过保险创新深入开展,可以改变政府以往行政命令、大包大揽,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的困局,使我们各级政府切实“减负”,转变职能,轻装上阵。

三是优化我市产业结构。通过保险全产业链的打造,不但可以做大做强保险业,而且会带动与保险相关的养老、长期护理、汽车、健康、互联网、制造业等相关产业发展,发展壮大我市的生产型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

四是惠及更多百姓民生。宁波作为国家保险创新试验区,享有保险税收优惠试点的优先权,在长期护理保险、健康险、养老保险等民生领域也获得了先行先试的资格。

五是进一步促进对外开放合作。中国保险创新发展论坛(又称“保险达沃斯”)在宁波的举办,将推进“一带一路”保险交流合作,使宁波保险创新吸引世界眼光 , 进一步促进我市的对外开放合作。


记者:国家首个保险创新综合试验区建设的总体思路是什么?有哪些主要抓手?

姚蓓军:要持续推进保险业创新发展,必须结合宁波的区位条件、城市资源禀赋和现实基础,走差异化的发展道路。只有这样,才能跳出宁波搞创新,跳出保险搞创新,为国家保险行业改革创新积累一批可以在全国保险行业复制、推广的经验。我们制定了建设国家保险创新试验区“五二一”的总体思路。

五个目标,即使宁波成为保险促进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创新高地,使宁波成为撬动保险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有力支点,使保险成为带动宁波经济转型发展的新引擎,使保险成为宁波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重要支柱,以及使宁波成为保险界创新和国际交流合作的聚焦点。

“全”路径,即积极践行“全域保险”理念和打造保险全产业链。“全域保险”就是将保险应用于社会治理的全领域、经济建设的全过程、民生福祉改善的全方位,建设“保险型城市”,使保险成为引领城市创新转型变革的主轴线。保险全产业链是吸引保险机构和各路资本来甬组建全产业链和生态体系、创新商业模式。加快保险业与相关产业的融合发展,通过保险全产业链建设,以保险为核心,实现跨界融合,更好地对接满足客户保险服务需求,推动相关产业提质增效,形成保险业与相关产业的集群发展。“一个主阵地”,就是把保险创新产业园作为宁波建设国家保险创新试验区的关键环节和重要抓手。产业园将按照开放式、内涵式、集约式建设理念,构建“一核多点”的空间格局,强化园区空间结构的开放性、协调性、互融性,促进保险创新产业园与宁波市产业布局、城市建设、经济发展、土地利用、基础设施实现无缝对接和深度融合。宁波市委已经发布了试验区建设的实施意见,其中也包括支持发展保险产业园区的政策,这将有力促进各项工作的开展。


记者:能否请您具体介绍下保险创新产业园区的情况?

姚蓓军:保险创新产业园在具体建设路径上,概括起来为“三新一优”。

一是新的理念和空间布局。不搞传统的产业园区套路,而要适应“后土地财政”时代特征,按照盘活存量、优化增量的原则,强调空间结构的开放性、协调性、互融性,促进保险创新产业园与宁波产业布局、城市建设、经济发展、土地利用、基础设施实现无缝对接和深度融合。

二是新的产业形态。重点设立特色型、功能型、创新型保险法人机构,大力引进培育功能性总部机构与高端专业中介机构;加快建设中国保险研究与文化传播、保险交易、保险共性技术服务、保险产品与技术创新孵化器等行业基础性平台。积极开展“互联网 +”行动计划,整合集约保险产业发展优势资源和要素,实施“大保险”下的全产业链建设,构建业态丰富、有机互联的保险生态系统。

三是新的管理运营模式。园区将采取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资本 + 管理”模式,坚持两条腿走路,并设立保险投资控股公司、保险创新与产业发展基金等资本运作平台,引导产业发展和园区建设。

四是最优的软硬件环境。我们将引导支持各保险公司都能积极参与保险创新产业园建设。宁波市政府将从土地、办公条件、财政、创新保护激励机制等方面,为产业园建设提供最佳的条件。总之,通过在保险创新产业园内集聚开展保险全产业链建设,最终将产业园打造成全国知名的保险业集约区、保险创新集成区、保险文化集合区和保险人才集聚区。


记者:国家保险创新综合试验区花落宁波,不仅仅是一种荣誉,更承载着光荣的使命,肩负着重大的责任。接下来,宁波将如何为国家保险行业改革创新积累一批可以在全国、全行业复制、推广的经验?

姚蓓军:下一步,宁波将以国家保险创新综合试验区获批为契机,以打造“全域保险”和“全产业链保险”为途径,加快开展保险创新产业园区、中国保险创新论坛、保险博览园、保险风险承保实验室、保险创新发展研究院等重点工作,夯实国家级保险创新综合试验区建设基础,努力使宁波的保险创新经验和成果为全国、全省的经济改革发展服务,使保险成为带动宁波经济转型发展的新引擎,使宁波成为保险促进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创新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