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库活动

吴定富主席在保险业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吴定富主席讲话

各位嘉宾,

同志们、朋友们:
 
  大家下午好!200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三十年来,中国经济和金融业发展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回顾三十年来的改革开放历程,总结发展经验并指导今后的实践,对于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目标具有重要意义。同时,2008年对全球金融业来讲也是极其不平凡的一年。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仍在不断扩散,对全球金融市场的安全和全球经济增长带来了巨大挑战。在回顾过去的同时,我们应该从国际金融危机中汲取深刻教训,使金融业在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方面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下面,我就保险业改革发展谈几点看法,与大家探讨。

  一、保险业的三十年是行业面貌发生巨大变化的三十年
 
  三十年来,保险业主动置身国家改革开放的时代潮流,逐步探索出一条具有行业特色的改革开放道路。改革开放之初,我国保险市场由一家公司经营,全部保费收入只有4.6亿元。到2007年底,全国保险公司达到110家,总资产2.9万亿元,实现保费收入7000多亿元,市场规模增长1500多倍。改革开放之初,大部分中国人不知道什么是保险。到今天,保险已经渗透到经济社会的方方面面,逐步成为服务民生、改善民生和保障民生的重要手段,成为支持投资、扩大消费和保障出口的重要因素,成为优化金融结构、提高金融市场资源配置效率的重要力量,成为促进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创新、提高政府行政效能的重要方式。

  特别是十六大以来,保险业着眼于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推进改革开放,努力转变发展方式,在又好又快发展方面迈出了坚实步伐。

  保险业发展快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保险业务发展快。2002到2007年的五年间,全国保费收入年均增长18.2%,是国民经济发展最快的行业之一。2007年全国保费收入是2002年的2.3倍,超过1980年到1999年20年全国保费收入的总和。2008年1至10月,全国保费收入同比增长46.6%。目前保险业总资产3.2亿元,是2002年的5倍。二是市场主体发展快。目前全国共有保险公司120家,比2002年增加73家。共有省级分公司1114家,是2002年的8倍。初步建成了多种组织形式和所有制形式并存,公平竞争、共同发展的保险市场体系。一批保险公司茁壮成长,竞争力逐步增强。在A股上市的三家保险公司占国内A股市值的比例接近7%。三是服务领域拓展快。十六大以来,我们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目标,不断提高保险业服务经济社会的能力和水平。保险产品和服务创新大量涌现,一大批保险产品从无到有,保险功能从主要集中在经济补偿,向资金融通和社会管理拓展。

  保险业发展好主要也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风险得到有效防范。2002年以前,保险业整体净资产为负数,主要的公司偿付能力严重不足,历史包袱沉重,保险公司缺乏风险防范意识和能力。经过几年来的发展,保险业净资产已经达到2486亿元,历史遗留的利差损包袱得到基本控制,保险公司治理和内控制度建设不断加强,正在走上一条良性发展的轨道。几年来,我们化解了快速发展过程中出现的车贷险等新的风险隐患。建立风险防范的长效机制,特别是通过保险保障基金制度,建立了市场化的风险自救机制。目前,保险保障基金规模已经超过130亿元。二是市场化和国际化水平不断提高。在金融行业中,保险业对外开放早,市场化程度高,市场化和国际化水平的提高,极大地增强了保险业发展的活力。十六大以来,我们从培育新的市场主体、大幅度削减行政审批、减少对保险产品定价和产品服务创新的限制、促进保险市场竞争等多个方面入手,不断推进保险业市场化进程,保险市场在配置资源方面的基础性作用日益发挥。同时,我们坚持以开放促发展,外资的进入不仅没有对保险市场安全造成大的冲击,而且带来了新的理念和技术,促进了国内保险公司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三是发展模式逐步转变。全行业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转变发展方式。特别是通过制度建设,为转变发展方式提供保障。目前共有部门规章39项。过去保险业发展主要依靠从业人员的创业热情、依靠增量要素投入,行业发展的制度约束不健全,也容易积累风险;随着保险业制度建设的不断推进,公司经营和政府监管的规则更加明确,全行业依靠制度、依靠管理和依靠人才促进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不断增强。

  二、保险业的三十年是不断改革开放、与时俱进的三十年

  保险业近三十年来的巨大变化,从根本上得益于我国经济社会的大发展,得益于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三十年来,保险业不断突破旧有观念的束缚,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保险业的生产力。

  (一)思想观念的深刻变化是保险业大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历程表明,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正是有了思想的空前解放,同一片天、同一块地才焕发出巨大的活力。保险业三十年的改革发展过程,也是不断解放思想的过程,是不断探索中国特色保险业发展道路的过程,是不断回答中国保险业为谁发展、怎样发展和发展一个什么样的保险业的过程。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思想解放极大地开阔了保险业发展的视野,拓宽了保险业发展空间,全行业迸发出巨大的发展动力和热情。一是进一步明确发展方向。十六大以来,保监会明确提出,保险业要“想全局、干本行,干好本行、服务全局”,主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这克服了“就保险论保险”的思维局限,引导保险业逐步成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二是不断丰富保险功能。根据保险的本质属性和国家加强社会建设、推进社会管理体制创新的要求,提出保险具有社会管理功能,丰富了保险功能的内涵。在保险功能理论的指导下,保险业进入服务社会建设的广阔领域,逐步实现了从传统保险业到现代保险业的转变。三是保险理论和理念的创新。紧密结合我国保险业实际,积极探索保险业发展规律,提出了保险初级阶段理论、中国特色保险业发展道路理论,以及保险业科学的监管理念,保险市场调控论等一系列理论和理念,为应对发展过程中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指导,为保险业改革创新指明了方向。

  (二)改革的深入推进是保险业大发展的不竭动力

  通过三十年的改革,我国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历史性转变,有力地推动了经济社会的大发展。十六大以来保险业的大发展,也源于改革,得益于改革。一是改革为保险业创造了良好的宏观政策环境。改革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了风险保障模式、经济金融运行模式和社会管理模式逐步市场化,为保险业改革发展提供了制度保证。改革激发出的生产力,推动了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和居民收入水平提高,扩大了全社会的保险需求。二是行业的制度机制改革释放了保险业发展的动力。通过市场准入机制的改革,加大保险市场主体培育力度,促进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保险市场体系;通过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赋予保险公司更大的经营自主权,调动保险公司的自主性和能动性。通过资金运用管理体制改革,促进保险资金集中运用,稳步拓宽保险资金运用渠道,提高保险资金的安全性、收益性和流动性。三是保险公司改革推动了现代保险企业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保险业始终把保险公司改革作为保险业改革的主要任务,以国有保险公司股份制改造为基础实现组织形式的转变,以保险公司境内外上市为契机促进管理体制的转变,以巩固和发展改制上市成果为新起点推动经营机制的转变,不断把改革引向深入。目前绝大部分公司实现了股份制的组织形式,建立起较为规范的公司治理结构框架,有6家保险公司在境内外上市,多家公司实现增资扩股,引入战略投资者,优化了股权结构。保险公司改革的深入推进,为促进行业科学发展奠定了微观基础。

  (三)对外开放为保险业的大发展注入了巨大活力

  我国三十年的发展实践充分证明,实行对外开放,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是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在这个大背景下,保险业坚定不移地推进对外开放,不断增强参与金融全球化和维护保险市场安全的能力。一是对外开放促进了国内保险公司经营管理水平的提升,提高了市场效率。保险业认真履行加入世贸组织的有关承诺,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呈现出合作共赢、优势互补、和谐发展的全面对外开放新局面。共有超过600亿元人民币的境外资金通过设立外资保险机构和参股中资保险公司进入我国保险业,15个国家和地区的43家外资保险公司在华设立115个营业性机构。一些国际知名的金融保险集团,以及在农业保险和养老保险等领域有专长的外资保险公司逐步进入国内。与外国资本共同进入我国的还有先进的保险经营理念、营销管理经验和风险管理技术,推动了国内保险公司的改革创新。二是对外开放增强了保险业的国际竞争力和话语权。2007年我国保费收入世界排名第10位,我国保险市场已逐步成为全球重要的新兴保险市场。保监会加入国际养老金监督官协会。当选国际保险监督官协会和国际养老金监督官协会的执行委员。承办国际保险监督官协会第13届年会。加强中美、中欧双边和多边保险监管合作,发起建立亚洲保险监管合作机制,积极参与国际保险监管规则制定。

  (四)现代保险监管不断完善为行业健康发展提供了保障

  伴随着保险行业的快速发展,保险监管也在不断进步完善。保险监管逐步从人民银行的一个处发展成为一个正部级单位,充分说明了党中央国务院对保险工作的重视,说明了加强监管对保险工作的重要性。十六大以来,我们坚持抓监管、防风险、促发展,在完善现代保险监管方面进行了积极和有成效的探索。一是坚持科学监管。在吸收借鉴国际保险监督官协会的核心监管原则基础上,推动偿付能力监管进入实质性实施阶段。引入保险公司治理结构监管。构筑了以公司治理和内控为基础,以偿付能力监管为核心,以现场检查为重要手段,以资金运用监管为关键环节,以保险保障基金为屏障的五道防线。二是坚持有效监管。在权衡监管成本和监管效益基础上,积极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增强股东约束和市场约束。同时,依托现代信息技术,重点提高信息的及时性、真实性和有效性,促进现场监管和非现场监管的有效结合,提升监管的效率。三是坚持依法监管。大力加强保险监管的规章制度建设,基本建立了覆盖保险经营和监管主要领域的监管制度体系,为加强和改善保险监管提供了法制保障。同时,狠抓保险监管的执行力建设,提高监管队伍依法行政的能力。四是坚持寓监管于服务之中。国务院出台了《关于保险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政府推动和政策支持保险业发展的力度不断加大。通过完善精算制度、推进行业信息化建设等基础性工作,为行业发展搭建起高速公路。加强保险宣传和舆论引导,推进保险教育和保险知识普及,不断优化保险业的发展环境。

  三、新形势要求保险业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

  总结近三十年来的保险实践我们有一个基本体会,保险业必须主动服务国家发展大局,不断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开拓创新。当前,保险业站在新起点、新阶段,自身改革发展和服务大局的任务更加艰巨。从外部环境看,国际金融市场动荡加剧,全球经济增长明显放缓,我国经济运行也正在经受多方面严峻考验。面对这一形势,中央加强宏观调控,着力提振经济,这为保险业保持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从社会需求看,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面良好,保持经济长期平稳发展的根本动力没有变。最近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扩大国内需求的措施,特别是在保障民生、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社会事业、刺激消费等方面的政策,都需要配套的保险保障服务。从行业实际看,尽管近年来保险业改革发展取得了明显成绩,但是在内部管理、基础建设、专业人才等方面还存在差距和不足,迫切需要在科学发展中积累经验、壮大实力。这就要求我们进一步坚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促进行业平稳较快发展。

  第一,把握正确的发展方向。按照经济社会发展对保险提出的新要求,突出行业特点,充分发挥风险保障功能。要继续坚持以养老、健康、农业、责任、巨灾保险为重点,不断提高保险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覆盖面和渗透度。未来一个时期,要特别重视发展农业保险和巨灾保险。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指明了要发展农村保险事业,健全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保险业要牢牢把握住这个方向,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出新的积极贡献。今年以来频繁发生的重大自然灾害说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巨灾风险分散机制。保险业应该在建设国家巨灾风险分散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

  第二,遵循保险业的经营规律。保险业的经营管理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违背规律就会受到惩罚,不仅会给公司的持续稳定经营带来较大风险,甚至会影响到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要深入把握宏观经济周期和行业发展的内在联系,特别是研究在经济下行周期如何促进行业平稳发展。要深入研究行业发展的客观规律,把规模和速度转化为效益的提高和竞争力的增强,努力做到速度与结构相协调,规模与效益相统一。

  第三,切实保护好保险消费者利益。这是坚持以人为本的必然要求。保护消费者利益,一方面要求保险公司从供给导向转变为需求导向,开发真正符合人们需要、定价合理的多样化保险产品,努力做好各项保险服务,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保险需求。另一方面要求监管部门加大监管力度,严厉惩处各种侵害保险消费者利益的行为。

  第四,高度重视风险防范。此次国际金融危机再次警示我们,必须将防范化解风险置于保险监管工作的首位,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从全球历次金融危机看,金融体制机制不健全始终是金融风险产生、积累和扩散的根源。我国保险业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在体制机制上仍然存在不少诱发金融风险的因素,这要求我们把制度改革作为防范金融风险的根本途径,把信息化建设作为防范金融风险的重要内容,重点提高制度的执行力和约束力,充分利用现代技术手段整合管理资源、堵塞管理漏洞,更有效地维护金融保险市场的安全稳定。

  这次保险学会举办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座谈会是一个很好的活动。因为理论是实践的先导,而理论研究的深入,一方面要求我们总结经验以指导实践,一方面要求我们面向未来不断创新。新一届保险学会领导班子成立以来,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在加强保险理论研究,促进行业科学发展方面做了一些积极探索,学会工作也有新的进步。希望保险学会再接再厉,按照会党委对保险学会建设的总体要求,加强对保险业突出问题和重大理论问题的研究,总结保险业改革发展的经验和教训,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上反映保险业的呼声。真正把学会建设成一个学术交流、激荡思想的平台,一个促进行业和谐发展、推动行业不断创新的重要力量。

  谢谢大家!